博学|雅正|融合

EN |

古树返青  凤凰重生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飞速发展,教育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因此,顺应周总理提出的筹建“广州外国语学校”,储备外交人才。1963年秋,在广州市沙河顶创办广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人李仲才。广州外国语学校在60、70年代如新生雏凤,展翅高飞。在1981年停办后,历经14年,在200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另选址复办这个曾经辉煌过的学校。

       新的校址定在广州市南沙新区黄阁镇的坦尾村。坦尾村位于黄阁镇南部,京珠南路边,蕉门河旁,东接南沙街,与南边的橫沥镇相望。紧靠珠江入海口。海纳百川,广州外校着这里教导学子们博学知识揽中外、通古今。

蓊绿疏朗的参天大冠、强壮而有力的树干和盘虬卧龙般的树根。旺盛的生命力象征着坦尾村不断壮大的村落,也是这个村子的风水树。

       村中人对于建立学校非常期待,唯独希望施工时,能保存好这颗古树。

2009年5月,广州外国语学校正式动工。虽然已经小心谨慎,可惜在施工后不久,这颗古树还是渐渐的萎靡、还未等到学校建成已经枯死了。学校和村中人非常惋惜,为了学校能够更顺利完工,最终将古树从根部锯断,但依旧保留了树根,告诉这人们,它曾经的辉煌。

       2010年1月,广州外国语学校建成启用,迎接着来自各地的莘莘学子。以凤凰楼为主楼,教学楼区的“国博楼”、“国学楼”、“国雅楼”、“国正楼”,综合楼区“忠勤楼”、“忠勉楼”、“忠智楼”,“忠慧楼”矗立两旁,体育馆、运动场、教师学生宿舍、三层圆顶饭堂环绕四周,一片欣欣向荣。

自此,一批又一批的博雅学子从广州各地走进广州外校。

在春风化雨中,那株已经枯死的古树根部,竟然开始发出新芽,开始长出青枝:一支、两支、三支……巨大的年轮中,干枯的树干中,开始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倚卧在学校正中的凤凰楼,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番新生,也许是古树感受到凤凰涅槃重生。从凤凰楼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学生,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学府,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面孔为我们讲述了“博雅凤凰”的精彩故事。

       古树,它依旧站立在学校的东边,与凤凰楼遥遥相望。

       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蓊绿疏朗的参天树冠上,五彩凤凰迎着霞光,面向大海,一声清啸。


广州外国语学校文化景观释义

一、校门文化释义


       广州外国语学校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02号,比邻珠江出海口,占地面积269亩,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是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会员学校、教育部高中国际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美国大学理事会国际代码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试验基地、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首批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01.jpg


       2009年复办以来,广州外国语学校就立志于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精英人才奠基。这些年,一批又一批的博雅学子从广州外校走向世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面孔为我们讲述了“博雅凤凰”的精彩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品行,充分诠释了"博雅文化"的深刻内涵,不负广州外校学子"以学博我 以雅正我"的优秀传统,全体广州外校人不断传承、创新并形成了"中西兼容 博雅和美"的广州外校人精神,一如校门楹联上书“博学致知揽中外 雅正端品通古今”。


02.jpg


       学校正门门楼长51.2米,宽6.4米,占地面积约328平方米,门楹联上书“博学致知揽中外 雅正端品通古今”。是广州市中学中占地面积最大,设计规模最大的校门之一。2016年,为进一步凸显"博雅"文化内涵,学校启动校门文化改造工程。为确保学校文化的延续性,新校门保留了毛体书写的"广州外国语学校"校名,将原有竖排鎏金校名改为楠木烫金形式,悬挂在校门上方正中处。同时,为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彰显学校中西文化的交融性、多元性,刘红梅校长邀请语文特级教师余蕾先生为校门撰联,并由中国草篆名家鲁家雄先生提写。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楹联的内容最终确定为"博学致知揽中外 雅正端品通古今" 。


03.jpg


       上联"博学致知揽中外"主要是寄语同学们能够秉承"博学 雅正 融和"的校训,通过刻苦学习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达到宽广、广博的境界,进而能在专业、学科等方面具有“博”的特点。同时也提醒大家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学习古今中外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完善理解并呈现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博大胸怀。同样,"博学致知"也是寄语老师们,用渊博的学识、精深的造诣为同学们打下厚实的功底,培养并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下联"雅正端品通古今"主要是从个人修养的层面出发,旨在培育当代学子人际交往能力。希望同学们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结合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忘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不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秉持"中国灵魂"的同时为走向世界做好准备,成为一个品格端正的人、行为规范的人、善于合作的人、中西兼容的人。同时,校门两侧摆放了一对宫廷皇家石狮子,其材质采用汉白玉,源于四川雅安。石狮子,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但更多的时候,石狮子是放在大门左右两侧,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模仿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学校大门改造之初,决定沿袭这种仿古建筑的风格,分别在大门两侧放置一对宫廷皇家石狮子,左边的狮子是雄狮,用右爪戏弄绣球,凸显威武气势,右边的狮子是雌狮,用左爪戏弄小狮,象征代代相传。


04.jpg


       校门正门前方,是一个长轴28米,短轴10米,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的椭圆形绿化花池。花池中栽种三种灌木品种,最外圈采用龙船花,中间用红继木,其余部分用黄金叶填充。整个花池通过借用植物的不同颜色,巧妙设计出学校中英文校名,凸显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

       身处凤凰大道往校内望去,花池、屏风、校门、凤凰楼高度逐渐增加,宛若阶梯一般,寓意我广州外校学子们勇往直前、更上层楼。至此,广州外国语学校大门改造工程形成了以校名牌匾为核心,草篆对联为特色,狮子摆件为亮点,花池造景为点缀的校园文化新景观,校门文化的建设在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昭示着广州外校学子从校门走出"国门"的过程,成为当今广州外校学子睁眼看世界的起点。


二、环球广场文化释义


       学校环球广场长128米,宽64米,面积约8192平方米,主要由校门、屏风、"中国灵魂 世界眼光"文化墙及校园楼宇组成。广场气势恢宏,栽种香樟、榕树若干,林荫小道环绕左右,"勤勉智慧 博学雅正"八栋楼宇矗立两侧,居中的凤凰楼上悬挂"博学 雅正 融和"校训及校徽,从空中俯瞰,整个环球广场是以中国传统建筑的品字形结构为基础,显得大气磅礴、美轮美奂。


05.jpg


       走进校门,印入眼帘的是一块长12米,宽4米,高4.14米,面积约49.7平方米的大型屏风,正面嵌有烤瓷工艺的留美幼童图,背面雕刻"外语大通"四字。该屏风由刘红梅校长设计,全校教职工投票通过,方兴地产捐建。屏风正面的留美幼童图源于著名女画家方瑞女士潜心创作的《洋务运动之留美幼童》画作,该画作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画作中幼童们脱下长袍马褂,换上西式洋装的场景,展示了中国人第一次去美国留学的划时代意义。在这批清政府于1872-1875年期间出资派遣的4批共计120名学生中,平均年龄只有12岁,但却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世界眼光”的帷幕。经过十年苦学,以詹天佑为代表的这批留美幼童大多回到中国,并迅速成为各行各业栋梁之材,他们有的成为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总工程师,在中国近代史上建立了一座座丰碑。


06.jpg


       历史的车轮总是循着客观规律之轨道不断向前。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外语、外交人才稀缺的困境,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广州外国语学校成为第一批成立的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可以说,广州外校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型精英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一如校门屏风上书“外语大通”四字。“外语大通”是由刘红梅校长命题,广东省政府督学、正高级、特级教师罗易先生书写。“外语大通”题词,是期望今天广州外校的学子们能广泛、深入、全面地融通古今中外的基础知识和高端学问,面向全球,走向世界,通达于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命运。回顾近年来广州外校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见,广州外校的学子们正以更加自信、更加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三、广场铜人文化释义


       铜人雕像以亲切和蔼、身着西装、手举雨伞、眺望远方的教师为基本形象。铜人雕像寓意中西兼容的广州外校全体教职员工对广大“博雅”学子的呵护与守望,教师手举雨伞与学生“风雨同舟,携手共进”。铜人雕像身后为广州外校环球广场、教学楼全景,是整个学校留影最佳选点。

铜人雕像周边,沿着香樟树景观通道设置金属伞5把,每把伞高约4米左右,由曲线金属材质构成,每把金属伞下配有地图休闲凳,可观、可赏、可休息停留。

       地图休闲凳的配置以学校现开设的语种国家为范围,散落放置在樟树和金属伞周围,添加国旗识别元素,为广场装饰增加视觉感与趣味性。随着广州外校办学成绩及特色亮点的不断凸显,在地图休闲凳空白处计划按年度逐年增加优秀学生姓名(铜)牌,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的同时,彰显学校外语办学特色,并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求学历程。


四、教学楼楼铭文化释义


       广州外国语学校教学楼曰国博楼、国学楼、国雅楼、国正楼,位于环球广场东侧,始建于二零零九年三月。四栋建筑各五层,共有教室六十间,办公室八间、电教室两间。二零一四年因地质沉降而修复、加固。四栋教学楼皆为“国”字序列,分别取“博”、“学”、“雅”、“正”四字为名,“国”体现了学校“为国育才”的育人宗旨,“博”、“学”、“雅”、“正”彰显学子的必备素养。其中,国博楼、国学楼为初中教学楼;国雅楼、国正楼为高中教学楼。

       “博”、“学”、“雅”、“正”寓意深刻。“博”者,大也,引申为丰富、宽广,寄望学子能透彻地了解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者,效法、钻研也,寄托学子刻苦钻研、习得新知,循序渐进以养其学,达到愤启悱发的良好状态;“雅”者,正也,引申为基准,标准,寄寓学子言行美好,高尚,合乎规范;“正”者,端也,寄意守一平正、敦品励行,修身养性,养成正直、正派的行为规范。

       “博”、“学”、“雅”、“正”四字又合应学校校训,鼓舞全校师生打好广博宽厚的知识功底,练就融和通达的能力素养,博学博览、格物致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具有兼容并蓄、融和百家的博大胸怀,成为一个学识广博的大写的人。同时希望广大师生既坚守民族情怀和传统美德,又培育现代道德素养,力求品格高尚、行为规范,成为优雅、高雅、儒雅的品端行正的人。


07.jpg


       “育才博雅,立教育之大纛;敢为人先,创南粤之名庠。复办以来,广州外国语学校凭借严谨的教学态度,规范的讲练实践,立足现代、放眼未来,潜心教学、创新方法,年年有突破,岁岁出佳绩:二零一五年,许源睿同学荣获广州市中考总分状元,李彦熙同学荣获广州市高考文科状元。四楼双折桂,一校两状元实乃锦华添紫气,祥瑞化清风。


五、广州外国语学校学子湖介绍


       造化钟神秀,水木湛清华。广州外国语学校人工湖,曰学子湖,与子修楼相邻,始建于戊戌年二月初三。总体湖面积为一千九百七十七平方米,平均水深八十厘米。学子湖本为沼泽池,学校发扬博雅之精神、借天时地利之忧势、秉物尽其用之原则开挖而成。在学子湖,东可观漆木长廊;西可倚亲水平台;南可望至圣先贤;北可览知遇桥、点将台、半山亭,一处一景,入眼入心。


08.jpg


       湖,深水也。水有德,恩泽万物,水有仁,惠及生灵,水有容,海纳百川。学子湖寄望学子们习得水之胸怀,博览群书,融汇百家,兼收并蓄,厚积而薄发;习得水之德性,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礼贤下士,做品行雅正之人;宽仁始可得众,习得水之仁义,明责任,懂奉献,讲正义,善仁爱,筑牢上善若水之基,厚德载物。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希望广大师生争当“智者”,智慧当如水之灵活,宁静而富有涵养,柔弱但无所不达,澎湃而毫不畏惧,展博学之翼,扬雅正之风,做融和之才。 


立根破岩 革故鼎新

——西侧牌楼瓷板画文化释义


09.jpg


       衡门之下可栖迟,雕梁肃穆彰德行。校园西侧牌楼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11月完工,12月竣工验收。楼高10.5米,宽14.4米,为钢筋混凝土,三间四柱结构。

       牌楼正面的隶书校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羊城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艺术名家进校园”艺术家陈立华书写。

       门楼下放置石象一对,象体长180cm,宽80cm,高2m,采用泉州红麻石材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与“祥”字谐音,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古人云:“太平有象”,寓意“吉祥如意”和“出将入相”。《道德经》有云:“执大象,天下往”,公象鼻衔地球仪,母象鼻衔书卷,喻意广大学子能放眼世界,勤奋学习。

       背面《新竹图》由著名画家一丁(吴亚坤)老师创作。竹,枝疏叶柔、清奇俊秀、虚而有节、素雅宁静。以竹为主题,一取其虚怀若谷、恬静淡然的君子品格,希望广大学子能如竹子般虚心上进、坚贞不屈,成为“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的雅致之人;二取其竹报平安、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寄寓广大师生能平安顺利,通过努力成为学业进步、事业有成的进取之人。图中所配飞鸟代表学子,轻松生活、快乐成长(或翔集)于竹林间,或振羽练翅、或低语交流,相互扶持、往来不绝,寓意新人辈出。画中所提“立根破岩、革故鼎新 ”八字,“立根破岩”源自郑板桥《竹石》,代表学校立足湾区,扎根南沙,底蕴深厚,基础牢固;“革故鼎新”源自《周易》,代表学子锐意进取,创新发展,超越自我,英才辈出。整体寓意为在广州教育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州外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本职,推陈出新,不断培育新生力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凤凰赋


       古有神鸟,名曰凤凰;其象也,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其德也,曰博曰雅曰和曰洁曰义曰仁;其行也,游于万仞之上,翔于四海之内;其居也,非梧桐不栖,非嫩竹不食,非晨露不饮;其鸣也,凤曰即即,凰曰足足,声闻九天。其翼生风,朝宿昆仑,暮至南溟;其羽孕火,绽放百卉,朝向太阳。

       凤凰善识,栖无名之石,启卞和之慧,出荆山之玉;凤凰善舞,舞昆仑之巅,舞岐山之上,舞瑶池之畔;凤凰善翔,御风而行,呼朋引伴,游于八荒;凤凰善鸣,老凤浑厚,雏凤清扬,和奏宫商;凤凰能友,双飞双处,凤凰台上,群集群翔;凤凰能雅,规行距步,羽衣绚烂,仪态万方。

今我广外,处南海之畔,临凤凰大道。园栽梧桐之树,泉引清冽之水,屋起岐山之高,书集芝兰之香。虽曰学府,实为丹山。我莘莘学子,具凤凰之质,养凤凰之德,育凤凰之才,炼凤凰之能,明凤凰之识,冀与朝阳齐飞,与涛声和鸣,将翔于万仞,游于四海。